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明清雕刻



  在我國工藝美術史上,雕刻工藝可說是最早的品類之一。從考古發掘和文獻記載中獲悉,在遠古社會裏,人類即已經知道運用大自然中的玉、石、竹、木、骨、角、牙等材料,製作出供實用或裝飾的工藝品。例如: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曾出土象牙雕刻品。又,距今三、四千年前商代後期河南殷墟曾出土木器遺痕。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例證。

  雖然中國雕刻工藝的歷史如此久遠,但史籍多不詳載其發展史事,雕刻藝師的名姓亦付闕如。元朝陶宗儀在「輟耕錄」一書中所載宋人詹成,是吾人所知最早的雕刻藝師。

  到了明朝,文人善飾文房,除筆硯精良外,亦講究用澹雅精緻的雕刻品,作為文房用具或案頭陳設。同時,由於經濟發達,不少治生致富的商賈也擠身風雅之列。由於文人雅士的喜好與支持,雕刻藝師運用巧心妙手,雕刻工藝也益趨精細、雅緻。

  降及清朝,承襲前代遺風,文人雅士與富商大賈仍然崇尚精細、雅緻的雕刻品。這種風氣傳入宮廷,清帝時常自民間徵調工匠進入宮中造辦處服役,當時有「南匠」、「北匠」之分。在清朝帝室的領導下,雕刻工藝日臻發展,乾隆年間即達到極高的成就。

  明、清時期的雕刻名匠輩出,巧手成群,製作了不少精美的藝術珍品。他們大都姓名不彰,即使在某些文獻中偶而出現幾位藝匠的簡介,也常因世道變遷,大都是有其人而無其物;有時在某些作品上發現作者的名號,也常因史料不足徵而無從查考。
  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是我國雕刻工藝的盛世,當時除了宮廷中的名工巧匠外,在地方上也有不少技藝高超的匠人經營雕刻業。例如浙江的青田石雕,福建的壽山石雕,金陵和嘉定的竹刻,廣州、揚州的硬木家具,浙江的黃楊木雕,廣州的象牙雕刻,各具特色,皆負盛名。如金陵地區竹刻,以圓潤和略加刮磨見稱;嘉定地區竹刻,以精雕細琢和竹根、竹節器較常見;廣州的牙雕,刻紋細膩,并擅長牙絲編織;北平的牙雕,以人物仕女立雕和染牙鑲嵌出名。即使是同一地區的工匠,風格上也有所不同,如嘉定地區雕竹藝師中,周顥以陰刻技法表現所謂南宗山水,有名於世;吳之璠以「薄地陽刻」的技法受人稱道;封氏一門(封錫爵、封錫祿、封錫璋三兄弟及其子姪)用立體雕刻技法刻出的竹根人物最著名。

資料來源:http://www.npm.gov.tw/exhbition/ccar2000/ccar2000.htm

考古學家發現:描述"瑪雅神話"的最早雕刻

在瓜地馬拉北部森林發掘出帶有怪物、神靈和巨蟒的雕刻石板


石板上顯示的是瑪雅核心神話經典《波波爾·烏》中描寫的情景


據國外媒體報道,考古學家在瓜地馬拉北部森林發掘出帶有怪物、神

靈和巨蟒的雕刻石板,這應該是已知的瑪雅文明最早的神話描述。

新發現的這些石板有26英尺長,疊加在一起,製作年代在西元前300

年,石板上顯示的是瑪雅核心神話經典《波波爾·烏》中描寫的情景。

埃爾·米拉多爾遺址研究負責人理查德·漢森11日說,研究人員挖掘這

個世界上最大的古瑪雅城市時,用了3個月時間才發現這些雕刻。

瑪雅人在中美洲和墨西哥南部建造了高聳的寺廟和錯綜複雜的宮殿,

統治這一地區長達2000年,隨後在約西元900年突然放棄了他們的城

市。迄今為止,這依然是一個長期以來困擾科學家的謎團。埃爾·米

拉多爾流域如今荒蕪了,以前卻十分繁華,不僅有大量城市居民,複

雜的公路和水路網,還有現在被茂密叢林覆蓋的巨大金字塔。

18世紀初,一個西班牙殖民牧師發現了最早的手寫版《波波爾·烏》。

漢森指出,這些石板是第一個已知的描述這段瑪雅神話中的主要人

物——兩個雙胞胎英雄的雕刻作品。漢森是美國愛達荷州立大學考古

學家,10多年來一直研究埃爾·米拉多爾遺址,他說:“它們出現于

基督以前的時期,非常古老,再次展示出一種存在了數千年的意識形

態的卓越韌性。”

有塊石板顯示,兩個雙胞胎勇士被宇宙怪物包圍,而在他們上方有一

個展開翅膀的鳥神。漢森是講述瑪雅文明的梅爾·吉布森2006年影片

《啟示錄》的顧問,他說:“另一塊石板顯示,一個瑪雅谷神身上纏

繞著一條波浪形大蛇。”

埃爾·米拉多爾遺址佔地50多萬英畝(2000平方公里),比瓜地馬拉著

名旅遊地提卡爾遺跡大3倍。目前,它的保護工作正受到4方面危險,

一是用該地區運送可卡因和海洛因去墨西哥的毒品販子,二是採伐森

林的當地人,三是偷走文物去黑市出售的搶劫犯,四是野生動物偷獵

者。

2008年,瓜地馬拉總統阿爾瓦羅·科洛姆宣佈,在這個國家北部佩騰

地區的茂密叢林中建造一個大型公園,這可能把埃爾·米拉多爾和挖掘

完畢的提卡爾包圍在裏面。這個計劃包括2020年建造一列丙烷動力列

車的方案,這樣一來就能運送數千名遊客前往提卡爾遺跡。但現在,

遊客只能通過直升機或2天徒步旅行才能到達目的地。



資料來源:http://ufo.twup.org/news/2009/0313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