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明清雕刻
在我國工藝美術史上,雕刻工藝可說是最早的品類之一。從考古發掘和文獻記載中獲悉,在遠古社會裏,人類即已經知道運用大自然中的玉、石、竹、木、骨、角、牙等材料,製作出供實用或裝飾的工藝品。例如: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曾出土象牙雕刻品。又,距今三、四千年前商代後期河南殷墟曾出土木器遺痕。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例證。
雖然中國雕刻工藝的歷史如此久遠,但史籍多不詳載其發展史事,雕刻藝師的名姓亦付闕如。元朝陶宗儀在「輟耕錄」一書中所載宋人詹成,是吾人所知最早的雕刻藝師。
到了明朝,文人善飾文房,除筆硯精良外,亦講究用澹雅精緻的雕刻品,作為文房用具或案頭陳設。同時,由於經濟發達,不少治生致富的商賈也擠身風雅之列。由於文人雅士的喜好與支持,雕刻藝師運用巧心妙手,雕刻工藝也益趨精細、雅緻。
降及清朝,承襲前代遺風,文人雅士與富商大賈仍然崇尚精細、雅緻的雕刻品。這種風氣傳入宮廷,清帝時常自民間徵調工匠進入宮中造辦處服役,當時有「南匠」、「北匠」之分。在清朝帝室的領導下,雕刻工藝日臻發展,乾隆年間即達到極高的成就。
明、清時期的雕刻名匠輩出,巧手成群,製作了不少精美的藝術珍品。他們大都姓名不彰,即使在某些文獻中偶而出現幾位藝匠的簡介,也常因世道變遷,大都是有其人而無其物;有時在某些作品上發現作者的名號,也常因史料不足徵而無從查考。
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是我國雕刻工藝的盛世,當時除了宮廷中的名工巧匠外,在地方上也有不少技藝高超的匠人經營雕刻業。例如浙江的青田石雕,福建的壽山石雕,金陵和嘉定的竹刻,廣州、揚州的硬木家具,浙江的黃楊木雕,廣州的象牙雕刻,各具特色,皆負盛名。如金陵地區竹刻,以圓潤和略加刮磨見稱;嘉定地區竹刻,以精雕細琢和竹根、竹節器較常見;廣州的牙雕,刻紋細膩,并擅長牙絲編織;北平的牙雕,以人物仕女立雕和染牙鑲嵌出名。即使是同一地區的工匠,風格上也有所不同,如嘉定地區雕竹藝師中,周顥以陰刻技法表現所謂南宗山水,有名於世;吳之璠以「薄地陽刻」的技法受人稱道;封氏一門(封錫爵、封錫祿、封錫璋三兄弟及其子姪)用立體雕刻技法刻出的竹根人物最著名。
資料來源:http://www.npm.gov.tw/exhbition/ccar2000/ccar2000.htm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學習。
回覆刪除太朴草堂
http://taipuhut.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