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好創意,更要好管理(二)

品牌經營~設計三冠王─大可意念設計總監(謝榮雅)

對台灣設計界而言,大可意念創意總監"謝榮雅"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因為,這位沒有出國念過書、甚至不是設計本科系畢業的設計師,卻在2006年勇奪世界三項設計大賽的首獎,全年總計拿了二十一項大大小小的國際設計獎項,到目前共累積獲得四十項國際大賽。
謝榮雅在1993年離開宏碁電腦工業設計部後,到台中所創立的公司,取名「Duck」,十四年來,大可從謝榮雅一人的個人設計工作室,變成企業慕名而來的「設計三冠王」。不過,走過荊棘滿布的創業路,在「三冠王」的榮耀背後,大可意念正進行一場經營管理大轉型。


『大可意念轉型四步曲』

一、 人才重新配置:

過去的大可公司大多是由設計師族群組成的,但在蘇銘勳這樣出身於大企業的專業經理人加入大可後,目前公司超過三十人,但不是設計師變兩倍,而是行銷、管理人才增加,他開始凝聚行銷、智慧財產權、非營利組織等領域人才。而設計師要面對有紀律、有效率的創意產出,因為他們必須更有服務業的觀念,心態上必須要「滿足客戶」。


二、 創意要獲利:

每個創意端都要獲利,每年各大專院校設計相關科系畢業生展現作品的「新一代設計展」創意中,他都看到創新的可能,幾乎每五十件中,就有三、四件可以獲利,但學生的創意無法創價,就是忽略了知識專利授權。「聰明的創意或沒有管理的創意,都只是別人的踏腳。」一個好創意應該是創意人真的可以吃一輩子,但我們看到的,卻是好多人一輩子都還在為了吃飯做創意。


三、 用價格篩選客戶:

選擇客戶的三要件:一是自己做品牌,二是擁有核心競爭技術專長,三是認同設計力來主導產品開發。讓公司轉型成不只「用設計來服務」的公司,而是「以設計來整合各種服務」的公司,必須重視客戶滿意度及為客戶創造獲利。

四、整合外部資源:

大可更進一步與外部的國家級研究機構、塑膠中心及金屬中心等單位策略聯盟,希望透過與這幾個設計中心一起合作,形成凝聚台灣新產業聚落的力量,幫助台灣中小企業,透過產業聚落模式生產,形成新平台,共同進行設計與新材質的合作開發。希望未來台灣公部門應更積極想辦法,讓設計的力量可以進入公共空間或街道家具,才有可能讓台灣的設計更為民眾所見、所用。


『研讀心得』

相信創意是可以培養的!
以前對電腦一竅不通的我,
如今對設計充滿了興趣與熱忱,
在做任何事情時,總不斷在生活中尋找創意,
不論是看展覽、電視、閱讀書報雜誌,
都能從中找尋靈感,
也不知是習慣性或是職業病,
靈感一來就拿起紙和筆,隨手一畫,
草圖完成後,再用電腦將設計圖完工,

看到了謝榮雅對設計的堅持,
從家人的反對,一路走來艱辛,
從一人工作室到現在擁有了一家設計公司,
成為了設計界的三冠王。

總覺得念電子科畢業的我,
從電腦教學、平面設計、工業設計,
雖然有了實務經驗,
但非本科系的我,總在美學部分差了一截,
既然註定了與設計的緣份,
終於決定就讀商業設計所。

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希望我的努力與堅持,
有一天也能在設計界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阿瘦皮鞋-第3屆金履獎









































11月3日晚上在信箱內看到一封由黑秀網發出的mail,
內容如上圖所示,
我好奇的進到參賽者上傳的作品頁面瀏覽了一下,
發現有一些做的不錯,但大部份都好像是來亂的~
心血來潮就打開桌面上的Solidworks捷徑圖示,
把我的想法畫成3D實體,由於不需要考慮實穿的問題,
所以只是把想法畫出來就比較簡單一點,
由於鞋頭的葉片造型是很曲面的造型,花比較久的時間才完成。
我的設計概念是這樣的:
由於這次的訴求是以"環保"為要素,
所以我以"原木"取材,設計成為鞋底及鞋頭的一體造型,
著重"簡約與時尚"感,於是我在鞋底及鞋頭的部份拉了一些曲線,
為了有別於"木屐",我把木頭鞋底與腳底的接觸的地方做了一些修飾,
讓木底是內凹的,這樣就能夠加上一片柔軟的腳墊,
除了能夠跟木屐區別外,更能增加使用者的舒適感,
前端的鞋頭以葉片的造型來表現,除了呼應環保的議題外,
更讓整雙鞋更有特色,
鞋底的後端以一個類似嘴型微笑做為鞋根的造型,
為的就是希望人們能夠用歡喜的心情來面對環保,
不開心的人我想應該完全不會有心思去關心環保,
所以我認為要先做好"心"的環保,才能繼續做好其它的環保。


希望能夠入圍第一階段的初選~
http://www.heyshow.com/activity/ActDetail.asp?id=39508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Discovery Channel 救地球的五個方法

國家地理頻道--改變世界的6度C
與discovery的救地球的五個方法
都是發人深省的影集

在 discovery《救地球的五個方法》中,有三項建言是針對減少太陽熱能,藉此為地球降溫,另外兩項建議則試圖解決二氧化碳過多的問題,這也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兇。

1.全世界最大望遠鏡的設計者─亞利桑那州的羅傑安卓教授提出建議,希望有助於為地球降溫。他計畫在太空中的L1點放置大型玻璃遮光罩16兆個,將部分陽光反射回太空。反射2%的陽光即可

每一個帶微電腦的大型玻璃遮光罩重量才一公克.
L1點空域廣大.16兆個.每一個其實距離很遠. 每立方公里才幾片而已.太空船飛進去也不覺得有16兆個在附近


2.荷蘭的保羅克魯森教授因為發現臭氧層破洞的原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打算對同溫層發射數百發裝滿上噸硫磺的火箭,在地球周遭形成一個廣大但是很薄的防曬罩。(硫屏幕)

3.英國大氣物理學家約翰拉坦教授與工程師史蒂芬索特,共同設計出一個遙控遊艇船隊,將海水的細小分子送上雲層,藉此加厚雲層、反射洋太陽光線。

4.為了對抗全球暖化,雪梨工程師伊恩瓊斯教授提議用肥料養殖浮游生物,藉此促進浮游生物生長,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另一個團隊是在海洋放鐵養殖浮游生物.

5.紐約的克勞斯拉克納教授設計了一個二氧化碳捕捉器,他計畫在全球各地廣為部署這些機器,將二氧化碳吸收轉為粉末,然後將它埋在海底廢棄的油田或天然氣場下方。(像巨大百葉窗的人工樹數十萬顆)

許多科學家對這些創意點子不敢苟同,他們認為人類應該減少使用化石燃料,這會是比較實際的解決辦法。不過地球的時間所剩不多,《救地球的五個方法》節目中提出的五大方法或許有我們尚不明白的副作用,但有些科學家相信,我們可能很快就不得不被迫採納這些極端且極具爭議的計畫。

ps.其實這五個方法除了琉屏幕有污染的爭議外.
其他都可同時進行.論商機應該是16兆個遮光罩的商機最龐大.其次是人工樹.